疾病百科

/ Main examination items
心脏衰竭的危害 心脏衰竭的危害

  (一)发病原因

  引起单纯性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一般可分为4类:①影响左室松弛性能的疾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缺血性心脏病,老年人心脏病和糖尿病,②影响左室僵硬度的疾病:如心肌淀粉样变性,血色素沉着症,限制型心肌病,心肌间质纤维化和心内膜纤维化,③影响心室间相互作用的疾病:如右室容量负荷增加(房间隔缺损),右室压力负荷增加(肺动脉高压)及急性右室扩张(如急性三尖瓣反流,右室梗死,急性肺动脉栓塞等),④影响左室充盈的疾病:如缩窄性心包炎,大量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以及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等(由于这类疾病中的左室本身舒张功能并无异常,故有人对此能否作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还持有异议)。

  下面我们将最常见引起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疾病做一介绍:

  1.高血压

  高血压是引起舒张性心力衰竭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25%无症状高血压患者存在舒张功能障碍,90%有左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存在舒张功能障碍,临床研究显示这部分患者多为舒张早期心室充盈受损,心房代偿,舒张晚期心室充盈增强,患者舒张早期充盈受损通常与后负荷增加及心室重量增加有关, 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受损涉及多种机制:①心室弛缓异常:高血压患者未出现心脏结构异常前即可有舒张功能障碍,多为心肌细胞功能障碍导致等容弛缓异常,等容弛缓异常使等容弛缓时间延长,左室压力下降缓慢,舒张早期心室充盈减少,心房充盈代偿性增多,此外高血压心肌肥厚严重时,即使没有冠状动脉异常也可有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加重损害心室舒张功能,当有室内差异传导或束支传导阻滞时,心室的不均一性也将减少心室弛缓率,②心肌僵硬度增加:左心室肥厚是血压升高心脏后负荷增加的代偿性表现,增高的后负荷可通过直接机械刺激及神经内分泌途径如AngⅡ促进心肌细胞生长及表型改变,胶原产生,最终使心室重量增加,心肌僵硬度增高,舒张功能障碍,高血压患者可由单纯的舒张功能障碍发展成为收缩功能障碍,高血压患者心房由代偿发展至失代偿常发生心房扩大,心房收缩功能下降及心房纤颤,心房收缩充盈占总充盈量约40%,心房失代偿将促进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向典型心力衰竭发展,高血压患者病情发展一般经历几个阶段:①无症状,但有舒张期充盈异常;②有症状,充盈压升高,尽管收缩功能正常仍有肺充血症状体征;③左室充盈不足导致心排出量下降;④逐步发展至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2.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被认为是舒张型心力衰竭的原型,左心室肥厚程度与最大舒张期充盈密切相关,此外还受心室腔几何构型(室壁厚度/直径比增加),心肌缺血及纤维化等因素影响,心肌肥厚,心肌排列紊乱,心肌间质纤维化使心脏僵硬度增加,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弛缓障碍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舒张早期压力阶差及收缩负荷的改变;②原发及继发于心肌缺血的钙超负荷;③即使左室是轻中度肥厚的病患者也可有短暂的局部运动不均一。

  3.冠状动脉疾病

  有报道约90%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存在舒张功能障碍,各种形式的心肌缺血通过多种机制损害心脏舒张功能及充盈,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是发作性及可逆性的,伴随有心绞痛的发作,存在可逆性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左心室舒张压升高及呼吸困难,实验模型证实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心肌弛缓功能受损,心肌缺血能量供应障碍,ATP产生障碍导致:①舒张期Ca2 浓度增加;②形成可逆性的紧密结合体;③局部不均一性暂时的增加,心肌缺血最早表现为舒张功能障碍,只有持续的缺血并导致局部室壁运动障碍,才引起收缩功能障碍,大约6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舒张功能障碍,舒张功能障碍是急性心肌梗死最早改变,表现为舒张期压力-容量曲线向上,向右移位,其中40%表现为弛缓功能障碍,25%表现为限制型舒张功能障碍,其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心肌细胞钙超负荷,心室松弛延缓且不完全,心房或心室容量增加,左室活动不均一,左右心室相互作用,心包对心室舒张的限制,瓣膜功能受损乳头肌功能障碍,心肌梗死后心肌结构发生改变:替代性纤维化,剩余心肌细胞肥大,胶原网改建,心肌细胞重排,将使心肌僵硬度增加,阻碍左心室充盈,此外有心肌顿抑及心肌冬眠的患者同样有心室弛缓障碍,且与缺血的程度与持续时间相关。

  4.瓣膜性心脏病

  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由于长期压力及容量负荷导致左心室向心性肥厚及离心性肥厚,并使其舒张功能受损,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反流引起容量负荷增加,使舒张期室壁应力增加,左心室扩大,主动脉瓣狭窄引起压力负荷增加使收缩期室壁应力增加,心室向心性肥厚,两种形式的心室肥厚均伴有心室弛缓障碍,但心室腔僵硬度仅是在向心性肥厚时增加,而在离心性肥厚时减少,舒张功能障碍在瓣膜性心脏病早期即出现,其后才是收缩功能障碍,换瓣手术后尽管患者左室心肌重量及EF值恢复正常,运动时舒张功能障碍仍可持续数年。

  5.糖尿病性心脏病

  尽管没有明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高血压临床表现,糖尿病患者仍常常发生心力衰竭,其中30%~50%表现为弛缓延迟,等容松弛时间延长,糖尿病患者心脏改变与其他并发症一样,均与结缔组织病理改变有关,因此,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的基本特点是主动弛缓及被动顺应性轻度异常,但也常合并有收缩功能障碍,EF值降低。

  6.缩窄性心包炎及限制型心肌病

  缩窄性心包炎为心包膜纤维化,僵硬及钙化束缚心脏,使四个心腔舒张期充盈受限,限制型心肌病则是心内膜,心肌纤维化,或心肌异常组织沉积,使室壁僵硬度增加,心脏舒张功能障碍以舒张中晚期显著,两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相似,均为心室充盈受阻,心室舒张末压力升高,压力曲线呈舒张早期下陷,后期呈高原波,肺动脉压及肺动脉阻力增高,心排血量减少。

  (二)发病机制

  1.心脏的舒张功能障碍是指心脏收缩后恢复至原来舒张末期容积和压力的能力,包括心室肌弛缓及心室顺应性两部分,并受神经体液及负荷等因素调节,心室肌弛缓是一主动耗能过程:该过程包括舒张前期,等容舒张期,心室快速充盈期3个时期,其功能受损机制有:

  (1)钙离离子复位障碍:心肌复极时,肌浆网,线粒体主动摄取Ca2 能力降低,Ca2 复位延迟,见于:①ATP不足,影响钙泵功能;②钙泵ATP酶活性降低;③肌浆网对Ca2 摄取力明显降低;④钙超负荷。

  (2)肌球-肌动蛋白集合体解离障碍:心肌舒张首先需解除横桥,即在ATP参与下,Ca2 脱离形成肌球蛋白-ATP和肌动蛋白,当①Ca2 复位延迟;②肌钙蛋白与Ca2 亲和力增加;③ATP缺乏时,解离障碍,导致舒张功能障碍。

  (3)心室舒张负荷降低:正常人决定心室舒张负荷的因素有心室收缩过程中几何形态的改变,容积缩小及心脏射血晚期阻力等,几何形态缩小愈明显,形成的舒张势能越大,舒张越完全,反之亦然,射血晚期阻抗增大心肌压力增高,阻碍心脏舒张。

  (4)心肌受损程度不一:使心肌弛缓在时间,空间上表现不均一,局部舒张功能不协调,心脏舒张功能降低。

  2.心室顺应性降低 心室顺应性是指心室在单位压力变化下所引起的容积改变,心室顺应性舒张开始于快速充盈期末,止于下一心动周期初,是一被动过程,心室的僵硬度是指单位容积变化下能引起的压力改变,常用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容积曲线表示,心室顺应性与心室僵硬度互为倒数,导致心室顺应性下降的因素有:

  (1)心包因素:包括缩窄性心包炎及心包积液。

  (2)心内膜因素:各种原因引起心内膜增生,纤维化,均可影响心脏舒张功能,如心内膜纤维化症和嗜酸细胞增生性心内膜炎等。

  (3)心内因素:增生(如高血压),异常物质沉积和浸润(如淀粉样物质和铁沉积浸润等),炎性细胞浸润等导致心室重量增加或心肌肥大,心肌水肿,心肌僵硬度增加。

心脏衰竭的危害

  温阳活血养心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温阳活血养心法汇聚了中医治心精髓,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养心护脏”为原则,由京城名老中医王子福为主的一批知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药专家,应用现代医学的新理论,经多年临床研究与实践,特选纯天然中草药,辩证求因,审因论治。自创立以来,以其独特的方法,疗效显著的特点,成功挽救了全国各地无数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

  “温阳活血养心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理论依据

  祖国医学认为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气血, 所以祖国医学的生理、病理都是以气血立论。如《灵枢·本脏篇》说:“人之气血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也。”“气为阳,血为阴”。阴者,藏精而起亟(qì)也( 张景岳注:“亟,即气也。观《阴阳应象大论》曰:‘精化为气’,即此藏精起气之谓。” );阳者,卫 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争气,九窍不通”, 故阴阳协调,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邪不能害。

  《素问·生气通天论》又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故阳气是构成机体、化生四肢百骸的物质本源,心无阳则血不能运,五脏协调皆赖阳气温运以完成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人体各脏腑皆乘阳气以发挥各自功能,亦随阳气虚而致病。

  临床上以阳气未能充分生发、温养而出现因气化障碍、紊乱而产生“寒”的病理改变,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共有病机。阳气司令而阴静无扰,机体五脏六腑安和,经脉畅通,气血调畅,乃达却病之效。温阳活血养心法正是在上述认识基础上制订的。

  心气虚弱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发病原因;心气虚在发病的不同阶段又会向阴虚或阳虚两方面转化,阴虚证在心衰的演变过程中属早期证候表现,阳气虚衰证可视为本病危重难治的病理基础;气虚血瘀贯穿于心衰的全过程;痰饮水停是心衰的主要病理产物;水瘀交阻是心衰恶化的一个重要病机;心衰在中医学中属“心悸怔忡”、“水肿”,“喘证”、“痰饮”等范畴。中医辨证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心肺、气阴亏虚为其病本,气虚血瘀为基础病机.故治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化气利水为基本治法.养心护脏为后期巩固治疗之根本,通过对心脏的营养及加强心脏的基本功能,使身体各脏器均达到恢复功能的目的。

  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活血化瘀,养心护脏”为总则,在温胸阳前提下,培补中阳益后天以养胸中之阳,通关开窍,回阳救逆,实现展胸阳、益心气、通心脉的效果。温阳,中医学术语,温法之一。温通阳气的治法。见于中医治疗“八法”中温法,用具有辛温性质的药物来达到温补阳气的目的。

  心脏是生命的发动机,心气盛衰直接影响着心脏能否正常推动血液循行。心气足则血脉通畅,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心气亏虚则血行不利,心脉瘀阻,日久成痹。正如明代医家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所说:“盖心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

  “温阳活血养心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三步曲

  【第一步 温阳益气】温通阳气,滋阴益气,通脉止痛。心之气阳亏虚,阳虚无以化气,不能帅血循行及蒸化水液,瘀血、痰饮内生。故当温阳益气为之首要之责,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第二步 活血化瘀】推动血液循行,恢复气血旺盛。活血化瘀,用具有消散作用的、或能攻逐体内瘀血的药物治疗瘀血病证的方法。有通畅血脉、消散瘀滞、调经止痛的作用。活血化瘀常同补气、养血、温经散寒、清热、行气、攻下等治法配合使用。

  【第三步 养心护脏】保护心脏,汲养全身,五脏淳厚,气血匀和。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在全身经脉中运行以濡养周身,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心气”上,即心气是推动血液在血脉中运行的动力来源。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才能保证心血的搏出,使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肺、脾、肝、肾等全身各脏器的血液供应与营养才能得到充分保障,各部位的生理功能才能得到正常发挥,身体才能达到最佳状态。所以只有养心才能保护我们的五脏六腑, 才能保证我们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才能健康长寿。

  王子福主任应用“温阳活血养心法”,根据患者体质及症型辨证组方,快速消除和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疾病。经临床观察,“温阳活血养心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及普通介入治疗方法。治疗简单无需住院,是目前慢性心力衰竭较为理想的方法。

心脏衰竭的危害

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黑吉辽|上海|福建|安徽|江苏|江西|山东|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贵州|重庆|新疆|宁夏

专家列表

/ Experts

推荐文章

/

关注最多

/